多脉冲专项(一)——认识多脉冲
先来看一下典型10脉冲的波形:
典型10脉冲波形特征如下:
1)首末次冲击幅值=2倍中间8次脉冲
2)前9次脉冲间隔时间为60ms
3)此次脉冲距第9次400ms
1.时间间隔
文献来源:杨少杰组织编译《雷电参数的工程应用》根据 《雷电参数的工程应用》CIGRE Final Report 2013《LIGHTNI NG PARAMETERS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 ----CIGRE WG C4.407
击间间隔通常是在峰值电流和电磁场脉冲之间测算的。一些击间间隔包含了相当可观的持续时间的连续电流。然而,在下一次回击到来之前这些电流总是会消失(McCann 1944; Berger 1967;Fisher et al. 1993)。在连续电流的末尾和下一次回击的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叫无电流击间间隔。通过高速摄像机(帧间隔为1毫秒或更低)的观测只能获得不太精确的击间间隔测算。根据佛罗里达和新墨西哥州对负闪回击计数(accurate-stroke-count)的研究发现,击间间隔的几何平均数大约为60毫秒(Rakov and Uman 2003 Fig. 4.4)。若将长连续电流计算在内(详见第4章),击间间隔可以大到几百个毫秒。偶尔地,两个先导/回击会产生在同一个闪电通道中,它们之间的时间间隔短到只有 1毫秒或者更少(Rakov and Uman 1994; Ballarotti et al 2005)。在回击形成长连续电流之前的击间间隔显示出比普通击间间隔更短的倾向(Shindo and Uman 1989;Rakov and Uman 1990a;Saba et al 2006a)。表2.2小结了不同地域探测到的负闪击间间隔的几何平均数。另外,该表还给出了多回击闪电的持续时间。
表2.2:击间间隔和闪电持续时间(括号内的数值为样品数)
*仅仅是多回击闪电。Qie 等人(2002)记录了中国甘肃省的50个负闪电的击间间隔的几何平均数为47毫秒(样品数=238)
Saraiva等(2010)运用精确的雷击计数技术给出了不同地区负地闪的回击间隔。利用高速摄影机对1210次闪击的回击间隔进行了研究,回击间隔时间介于几毫秒到782毫秒之间。而两地区的平均回击间隔的几何平均基本上都在60ms左右。许多其它学者公布的平均回击间隔时间也都在 60ms左右(Shindo and Uman, 1989;Cooray and Jayaratne, 1994;Rakov et al. 1994;Sabaet al. 2006;amongo TH ers)。这个数值也和奥地利学者Schulz在10年间利用闪电定位系统探测的数据做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图.9.3.亚利桑那州和圣保罗地区闪电回击间隔分布(引自Saraiva et al. 2010)
图. 9.3. 在亚利桑那州和圣保罗录得的回击间隔分布 引自 Saraiva etal.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