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019年度行政执法(含防雷)情况报告公示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司法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局严格按照《广州市依法行政条例》的要求,不断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全力推行“三项制度”,着力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切实强化法治监督,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机构编制方案等规定,广州市气象局主要负责地方气象事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拟定和实施;承担有关气象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代理工作,负责气象行业管理、行业政策法规的综合协调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负责组织本部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监督有关气象法律法规的实施,依法对违反气象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组织管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防雷设施的设计审核、施工监督、竣工验收、定期检测等监管工作;施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或系留气球活动的审批监管工作;承办市政府安全生产防雷专业的督查工作;协调指导全市防雷减灾工作。
我局行政执法职权原有40项,分别为:行政许可(2项,包含子项共3项),行政处罚(24项),行政强制(3项),行政检查(6项),行政确认(1项),行政奖励(1项),其他行政行为(3项)。2019年市级行政权力精减后,下放21项到区级,保留19项。
我局政策法规处负责法制审核,市防雷减灾管理办公室是我局下属执法单位,行政执法相关的主要职能为:(一)协助市气象局对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设计、验收等进行具体审核,对雷电灾害事故进行调查鉴定;(二)承办市政府安全生产防雷专业的督查工作;(三)协调指导全市防雷减灾工作,组织对雷电防护技术的科学试验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及培训工作,协同市质监部门对防雷产品进行质量监督管理。
我局在岗行政执法人员共50人,均按规定通过行政执法培训考试。其中机关本部共30人,市防雷减灾管理办公室共20人。法规处负责法制审核共5人。
(一)行政许可方面
2019年我局优化了行政审批流程,对符合申办气象行政许可的建设项目压减了审批流程和审批时限;对审批办理实行“互联网+”模式,网上受理、网上审批,促进审批办理更高效、顺畅。7月份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对“气象证明出具”事项的做法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推广。
1.2019年共办理行政许可事项39宗,公共服务事项出具气象证明36宗,广州市工程项目联合审批系统172宗。许可事项即办件比例达到50%。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由原来的5天提速到3天。
2.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申办、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签发电子证照、线下快递送达纸质证照实现审批不见面,100%实现“办事不用跑”。
(二)行政执法方面
我局全面推行“三项制度”,使我局涉及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四类行政执法行为得到有效规范,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做到执法行为过程信息全程记载、执法全过程可回溯管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覆盖,全面实现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
1.加快法治建设,完善执法制度。
2019年新制定了《广州市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信用管理办法》,并与市信用办沟通,将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单位相关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不良信用信息、检查抽查信息、提示信息等纳入到《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2.0》中。
2.加大执法力度,履行监管职责。
(1)联合市招考办开展对全市55个高考考点进行气象灾害防御暨防雷安全检查。检查发现问题16处,现场指导考点制定整改措施,并要求按时完成整改,为广大师生提供安全保障,确保高考顺利进行。
(2)组织开展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气象信息服务、易燃易爆场所、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单位的防雷安全监督抽查,共抽查市场主体70个,共出动执法人员163人次,现场提出整改意见14份,相关检查结果已录入到“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将会在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外公布。
(3)共对10家检测机构进行检查,出动执法检查人员32人(次),未发现隐患问题,此次检查对规范我市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市场秩序,促进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市场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效果。
3.加强部门联动,发挥共管优势。牵头联合市应急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教育局、市水务局组成危化组、工地组、水务组、学校组等4个联合检查组,在各区重点单位开展抽查。共抽查8家单位,发现5家单位存在隐患和问题,均移交给当地相关主管部门跟进处理,有效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4.推行数据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在政府门户网站、网上办事大厅和我局门户网站公开行政执法数据、信用信息双公示、“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结果,自觉接受人大、媒体和社会团体监督。
(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方面
我局利用“3.23世界气象日”、安全生产月等开展气象法律法规和科普宣传,通过广州市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网页、app等对2.9万多人进行科普,推动气象法制、气象科普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提高公众认知度。
(一)行政处罚数量偏少
1.由于气象法律法规调整,很多原先政府监管的事项改为行业自律,我局气象灾害防御监管对象大大缩小,相对应的行政处罚数量也就偏少。
2.不断加强日常执法巡查力度,建立对监管单位负责人的约谈机制,加强信用联合惩戒制度,把违法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3.通过气象开放日、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等气象法制宣传活动,提高公众法律法规认知度,筑牢了气象法制的防火墙。
(二)行政审批数量偏少
今年我局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审批共39宗。一是由于原由气象部门承担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许可,调整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监管,行政审批对象大大缩小。二是我局仅负责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区级行政审批项目按照属地原则由区气象部门负责。
(三)行政检查的基本情况
今年6月,广州市防雷办从广州市“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基本信息库中随机抽取四个检查项目共70个单位,抽取广州市防雷办执法检查人员17名。7至10月,检查发现注册地址与经营地址不一致、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14份,后期将反馈给市场监管局跟进督促整改,做到闭环管理。
(四)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基本情况
我局2019年未发生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案件。
(一)加大气象科普宣传力度,及时与规划部门、建设部门加强沟通,进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备案。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气象科普宣传和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大力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全社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意识。
(二)加大气球施放活动查处力度,规范施放气球活动市场秩序,日常巡查要保存证据,保全违法标的物。积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如城管、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沟通协作,发挥多部门管理合力效应。